旰食之劳
拼音gàn shí zhī láo
含义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晋书·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典故出处
《晋书·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成语举例:〖示例〗恭惟皇帝陛下天仁博施,神智曲成,躬忘旰食之劳,坐讲日新之政。 ★宋 王安石《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旰食之劳源于古代农民在农忙时期需要连续工作到深夜,无暇顾及进食和休息的情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完成任务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求,不断努力工作的情景。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工作繁忙,时间紧迫,需要连续不断地工作而没有时间休息和进食的场景。可以用于工作、学习、考试等场合。
故事起源
- 旰食之劳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农忙时期,农民需要不断地工作,连夜耕种或收割庄稼。为了保证农作物的顺利种植和收获,农民经常需要放弃休息和进食,从而造成旰食之劳的情况。
成语结构
- 旰食之劳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旰指连夜,食指进食,劳指劳累。这个成语通过简洁的结构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为了工作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求。
例句
- 1. 这段时间公司项目很紧张,大家都在旰食之劳。2. 他为了完成作业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真是旰食之劳。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旰食之劳与农民农忙时期的辛勤工作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也可以将旰食之劳的“旰”字与“夜”字相连,表示连夜工作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工作、劳累相关的成语,如“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参加比赛,他连续几天晚上都在旰食之劳,练习舞蹈。2. 初中生:期末考试前,我每天都在旰食之劳,复习各科知识。3. 高中生:为了写好论文,我整个寒假都在旰食之劳,熬夜写作。4. 大学生:为了准备面试,我连续几天都在旰食之劳,复习求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