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朴还淳
拼音fǎn pǔ hái chún
含义复归于朴实、淳正。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典故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于世也?”
近义词
反正还淳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复归于朴实、淳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反朴还淳源自《左传·哀公十四年》。原意是批评人们追求华丽和虚荣而忽略了朴素和真诚的美德。这个成语强调了回归纯真本性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虚假和表面的东西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那些追求虚荣和表面功夫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回归真实和朴素的本性。也可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行虚伪,需要他改正。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四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鲁国的哀公在位时,有一次他出巡,路过一座村庄,发现村民们生活简朴,真诚待人。哀公感叹道:“这些村民们真是朴素而真诚。”回到鲁国后,他发现宫廷中的人们虚荣、虚伪,于是他对宫廷的人说:“你们应该反思自己,回归朴素和真诚。”
成语结构
- 反朴还淳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反”、“朴”、“还”和“淳”。
例句
- 1. 他在社交场合上虚伪而矫揉造作,真需要反朴还淳一下。2. 这个政治家曾经是一个朴素而真诚的人,但现在他需要反朴还淳,回归初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反朴还淳”这个成语分成两部分记忆。首先,记住“反朴”,表示批评和反对虚伪和表面功夫。然后,记住“还淳”,表示希望人们能够回归纯真和真诚的本性。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拓展对“反朴还淳”这个主题的理解,例如“朴素”、“虚荣”、“真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反朴还淳,不要追求虚荣和表面的东西。2. 初中生:他的朋友圈里充满了虚伪和炫耀,他真应该反朴还淳一下。3. 高中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反朴还淳,保持真诚和朴素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