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杼择邻
拼音duàn zhù zé lín
含义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典故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教育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详细解释
- 断杼,古代织布工具,用来分开纱线的竹器。择邻,选择邻居。成语中的“断杼”指的是织布时使用的竹器,而“择邻”表示选择邻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选择合适的竹器一样,选择朋友或邻居时也要慎重,应该选择品德好、能力强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引导、社交场合或者描述人际关系时。可以用来告诫人们要慎重选择朋友或邻居,不要随意交往。
故事起源
- 《史记·韩长孺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韩国有个叫长孺的人,他喜欢交朋友,但是交的朋友都是品德不好、无能力的人。有一天,长孺的邻居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织布工人在织布时,发现断杼了。他想找个邻居借杼,但是他周围的人都是品德差、无能力的人,最后他只能自己修理断杼。长孺听后深受启发,意识到选择朋友或邻居的重要性,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交友观念。
成语结构
- 主语+断杼+择邻
例句
- 1. 我们应该断杼择邻,不要和品德不好的人交往。2.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我们要断杼择邻,找到能力强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断杼是织布工具,择邻是选择邻居,通过联想这个成语的意思,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交友等相关的成语,例如“知己知彼”、“交朋友要慎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品德不好的同学一起玩,我要断杼择邻。2. 初中生:在选择班级合作伙伴时,我们应该断杼择邻,找到能力强的同学。3. 高中生:大学要选择合适的室友,要断杼择邻,不要和不好相处的人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