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
拼音wēn wén ěr yǎ
含义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典故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近义词
温良恭俭、温柔敦厚
反义词
凶神恶煞、暴跳如雷
英文翻译
cultured in manne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成语举例: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叶圣陶《演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雅,不能读作“yā”。
成语辨形:尔,不能写作“而”。
成语辨析:温文尔雅和“彬彬有礼”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但温文尔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还可形容人的气质;或者形容人做事不大胆泼辣;“彬彬有礼”重在对人有礼貌。
成语谜面:习《诗品》看《释诂》
详细解释
- 温文尔雅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温和、彬彬有礼,文雅有教养。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修养和待人接物的态度,表达了对于文化修养和礼貌的重视。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文雅有礼,待人接物有风度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品质。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公元前529年,鲁国有一位名叫公叔痤的大臣,他温文尔雅,言行举止都非常有礼貌,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尊敬。后来,温文尔雅成为了一个用来赞美有修养、有教养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温文”和“尔雅”两个词组成,其中,“温文”表示温和、文雅,“尔雅”表示有修养、有教养。
例句
- 1. 他温文尔雅的举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谈吐温文尔雅,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温文”联想成温暖的阳光,而“尔雅”联想成雅致的文化,从而形成一个温暖而雅致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了解更多关于文化修养和待人接物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同学,总是很有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2. 初中生:她的举止温文尔雅,给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3. 高中生:作为班级的班长,他温文尔雅地处理各种问题,给我们树立了榜样。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以温文尔雅的态度与人交往,展现出我们的素养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