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不逊
拼音chū yán bù xùn
含义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近义词
出口伤人、血口喷人、出言无状
反义词
谦厚有礼、彬彬有礼
英文翻译
speak rude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成语举例:他出言不逊,当然不会受欢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说话傲慢无礼出口伤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逊,不能读作“sūn”。
成语辨形:逊,不能写作“训”。
成语谜面:诳;诤
成语故事
张邰原是三国时袁绍手下的一员战将。 袁绍有一次与曹操在官渡大战。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督运粮草,屯积在乌巢。曹操于是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邰劝谏袁绍说:曹操兵士虽然比我军少,但都是精兵,万一 淳于琼守不住乌巢,就糟了,我以为应该派重兵支援乌巢。 袁绍的另一名大将郭图说:张邰说的不是好计策。我看应该先 袭击曹操的大本营,这样,曹操一定会回去救援,乌巢之围便不救自解了。 张邰听了,不同意郭图的意见,说:曹操兵营易守难攻,不可能 很快攻下。如果淳于琼被擒,我们断了粮草,就输定了。 袁绍觉得自己的兵力远胜于曹操,于是采取郭图的方案,只派遣小部队救援淳于琼,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曹操严密防守,袁绍无法将曹操的大本营攻破。曹决袭击乌巢成功,用大火烧了袁绍屯在乌巢的粮草,这一来,袁绍的军心动摇、不战自败。 郭图知道这次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计策不当造成的,便采取恶人 先告状的办法,向袁绍诬告说: 张邰对吃了败仗竟然幸灾乐祸,说话也很傲慢无礼。 张邰知道后,生怕袁绍迁怒于他,于是投奔曹操。他对曹操说: 郭图对袁绍说我幸灾乐祸,出言不逊,我只能来投奔你了。 曹操说:你来投奔我,就像韩信投奔刘邦一样正确。
详细解释
- 出言不逊是一个贬义词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时态度不恭敬,言辞粗鲁,不尊重他人。这种行为常常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愤怒。
使用场景
- 出言不逊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中,例如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地方,用来形容那些不尊重他人,说话粗鲁的人。
故事起源
- 出言不逊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部叫做《韩非子》的书。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出言不逊而遭到了惩罚。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人们用出言不逊来形容那些说话不恭敬的人。
成语结构
- 出言不逊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出言”表示说话,不外于言辞;“不”表示否定;“逊”表示谦虚、恭敬。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出言不逊,让大家都感到很不舒服。2. 学生不应该出言不逊地对待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辛勤工作。3. 他因为出言不逊而被开除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出言不逊”与不礼貌、粗鲁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张开嘴巴,说出不恭敬、不尊重的话,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学习成语的同时,可以扩展学习其他与言辞和交流有关的成语,例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出言不逊地对待同学,让大家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老师讲课时,有的同学出言不逊,打断了老师的讲解。3. 高中生:他出言不逊地对待校长,结果被校长批评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