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
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含义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典故出处
《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近义词
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气壮山河
反义词
风平浪静
英文翻译
go forward with great strength and vigou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成语举例: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流或水流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荡,不能读作“tānɡ”。
成语辨形:浩,不能写作“号”;荡,不能写作“堂”。
歇后语:太平洋里洗脚
详细解释
- 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规模宏大,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描述队伍、军队、人群等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事业、计划等的规模庞大、声势浩大。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晋国国君僖公想要进攻齐国,于是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当时晋国的大夫郤缺对这次行动表示担忧,担心军队规模太大反而会引起齐国的警觉,建议减少军队人数。但僖公却不听郤缺的劝告,坚持要组织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最终,晋军确实取得了胜利,使得“浩浩荡荡”一词流传至今。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动词
例句
- 1. 他们浩浩荡荡地走过广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 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士气高昂。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浩浩荡荡”与庞大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大海的浩瀚、大河的奔腾、大军的行进等,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庞大、宏伟场景的成语,如“如火如荼”、“浩如烟海”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进了体育馆。2. 初中生:那支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前冲锋,士气非常高昂。3. 高中生:人群浩浩荡荡地涌入体育场,形成了一片热烈的氛围。4. 大学生:他们的计划浩浩荡荡,涉及了多个领域的合作与支持。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