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词典中的解释
fángmínzhīkǒushènfángchuān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拼音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含义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出处《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典故出处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近义词

  •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反义词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英文翻译

  • It will cause more harm to stop the free flow of people's thoughts than to stop that of the rivers.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成语举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因想起古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两句,不觉为之太息。”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统治者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西周时期,周厉王特别残暴,劭公劝告周厉王不要太过分,周厉王于是派人到路上去监视百姓的言行,使得人们只能道路以目。劭公叹息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做法太过分,是行不通的。没过多久,愤怒的人们起来将周厉王赶下台。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强调了对于言论的重视程度。它指的是,对于民众的批评、指责、舆论等,政府或权力机构应该更加重视和防范,甚至超过对自然灾害的防备。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提醒政府或权力机构,应该更加注重听取民意,关注民众的声音,以及对于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它也可以用于讽刺那些只关注自己形象的领导人或机构。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汉书·杨震传》。当时,杨震被任命为巴蜀地区的太守,他非常重视民众的意见和批评。有一次,他听到有人批评他的政绩,他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意思是说,对于民众的批评,他更加重视,比对自然灾害的防备更加重要。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比喻对象

例句

  • 1.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时刻警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2. 这个政府只关心自己的形象,完全忽视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重要性。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防民之口,胜过防川”。将“甚于”理解为“胜过”的意思,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了解古代官员对待民众意见的态度和做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意见,但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2. 初中生: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民众的声音,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3. 高中生:领导者应该虚心听取民众的批评和建议,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拆字解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成语造句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造句(精选18条)

    1、孔夫子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文人学士的解说虽不能算错,却有失偏颇。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要广开言路,顺应民心。3、在两千年前中国就有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寓言,但现在依然有人掩耳盗铃地认为只要我不说政局就会一片稳定。4、哼,防民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