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白不分
拼音zào bái bù fēn
含义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出处《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思畏忌。”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典故出处
《诗经·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思畏忌。”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近义词
是非不分、黑白不分、泾渭不分
反义词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成语举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谜面:盲人下围棋
详细解释
- 皂白不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皂指黑色,白指白色,不分表示无法分辨。这个成语形容事物的黑白、是非无法区分,不能判断是对是错。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无法分辨是非的情况,或者用来批评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人。
故事起源
-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商因为贪婪而被人陷害,最终被判决时,法官将他的案卷用黑白两色的墨水写成一团,以示无法分辨是非。从此,人们开始使用“皂白不分”这个成语形容无法辨别是非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语 + 皂白不分
例句
- 1. 这个人做事情总是皂白不分,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2.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有些人故意混淆是非,让人们难以分辨,真是皂白不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皂白不分”与黑白相混淆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黑白混在一起的墨水,表示无法分辨是非。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等,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打架时,皂白不分,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初中生:有些人在考试时作弊,真是皂白不分。高中生:媒体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有时候真的很难分辨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