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
拼音hé zhé zhī fù
含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处《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典故出处
《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近义词
涸辙之枯、嗷嗷待哺
反义词
绝处逢生
英文翻译
fish trapped in a dry ru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成语举例: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鲁迅《坟 娜拉走后怎样》)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比喻处于困境中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涸,不能读作“ɡù”;辙,不能读作“chè”。
成语辨形:涸,不能写作“河”;辙,不能写作“澈”。
成语谜面:最危险的鱼
成语故事
庄子因为过分专注于著书,不太注重生产,所以家里很穷,经常因为没钱买粮而忍饥挨饿。有一天,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去借粮。监河侯本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借粮,同时说道:“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十分生气,他恼怒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从家里走了很远的路到你这里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我当即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来是躺在干枯的车沟里的一条小鱼在呼救。”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我当时连忙上前去问道:‘小鱼啊,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小鱼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干死了,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命吧!’”
监河侯听了庄子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小鱼。庄子冷冷地说道:“我当时说:‘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把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让你随江水愉快地游回东海去,你看怎么样?’”
监河侯一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说:“那怎么行呢?”
“是啊,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依赖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
详细解释
- 涸辙,指干涸的车辙;鲋,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能活在干涸的车辙中。成语“涸辙之鲋”比喻在困境或逆境中出现的杰出人物,犹如鲋鱼能在干涸的车辙中生存一样,显示出其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艰难困苦、逆境中能够崭露头角的人物。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在困境中仍然能够发挥出色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智慧过人的人物叫鲋鱼,它能够在干涸的车辙中生存。后来,人们将这个传说与才德出众的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语“涸辙之鲋”。
成语结构
- 涸辙之鲋是一个固定的成语,由三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那些涸辙之鲋才能脱颖而出。2. 尽管环境十分恶劣,但他仍然展现出了涸辙之鲋的才华。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涸辙之鲋”与“鲋鱼在干涸的车辙中生存”这个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为涸辙之鲋。2. 初中生:尽管身处贫困的家庭,但他凭借努力成为了涸辙之鲋。3. 高中生: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堪称涸辙之鲋。4. 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只有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能成为涸辙之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