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之徒
拼音hào shì zhī tú
含义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出处《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
典故出处
《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
英文翻译
busyboy <Nosey Park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成语举例:可是中国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真茹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去请教他了。(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指喜欢多事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好事之徒是一个贬义词,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乐于助人,但实际上为了个人利益而做好事的人。这类人通常表面上做出一些好事,但实际上是为了谋取他人的好感、获得某种回报或达到某种目的。他们可能会以帮助他人为借口,实际上是在利用他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低那些虚伪、自私的人,暗示他们表面上做好事,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可以用于描述一些人在背后暗地里做了一些不利于他人的事情,但又表面上装出一副乐于助人的样子。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古代小说《水浒传》。小说中有一位名叫林冲的英雄人物,他在故事中曾经表现出一些好事,但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由于这个角色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个成语也就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好事之徒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好事”、“之”和“徒”三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表面上总是帮助别人,但实际上是个好事之徒。2. 别被他的表面好心所迷惑,他只是个好事之徒而已。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好事之徒这个成语与虚伪、自私的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表面上做了一些好事,但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如“伪善之徒”、“假仁假义”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虚伪、自私行为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总是帮助别人,但其实他只是个好事之徒。2. 初中生: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热心,但实际上只是好事之徒。3. 高中生:不要被他的表面好心所迷惑,他只是个好事之徒而已。4. 大学生:在职场上要小心那些表面上帮助你的人,有些人可能是好事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