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切齿
拼音yǎo yá qiè chǐ
含义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典故出处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近义词
恨之入骨、痛心疾首、深恶痛绝
反义词
笑容可掬
英文翻译
bite one's lips and graw one's teet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成语举例: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切,不能读作“qiē”。
成语辨形:牙,不能写作“芽”。
成语辨析:(一)见“恨之入骨”。(二)咬牙切齿和“痛心疾首”“深恶痛绝”;都表示痛恨。但咬牙切齿偏重在痛恨的状态表情;可以用于对自己方面也可以用于对敌人方面的痛恨;多作口头;“痛心疾首”偏重于“痛”的心情上;往往指对内部人的痛恨;多用作书面语;“深恶痛绝”偏重于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方面;多用于书面语。
成语谜面:斗蟋蟀
歇后语:老太太吃炒蚕豆
详细解释
- 咬牙切齿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极度愤恨或愤怒的表情或样子。咬牙表示愤怒时咬紧牙关,切齿表示愤怒时咬紧牙关发出切齿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愤怒到极点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咬牙切齿常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愤恨或愤怒的情绪。可以用在描述一个人对仇敌、背叛者、不公正的待遇等感到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说“他听到那个人的名字,咬牙切齿地说出了他的不满”。
故事起源
- 咬牙切齿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讲述了项羽被刘邦所俘的情景。当时项羽愤怒到极点,咬紧牙关,切齿发出声音,以表达他对刘邦的愤恨和仇恨。
成语结构
- 咬牙切齿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
例句
- 1. 他听到对方的挑衅,咬牙切齿地回应道。2. 她对那个背叛她的人咬牙切齿,发誓要报复。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咬牙切齿这个成语,可以将咬牙和切齿的动作形象化地描绘出来。想象一个愤怒到极点的人,他咬紧牙关,切齿发出声音,表达出他对某人或某事的愤恨和愤怒。
延伸学习
- 要进一步学习咬牙切齿这个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愤怒和愤恨相关的成语,如“怒发冲冠”、“举案齐眉”等。了解这些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起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听到同学捉弄他的话,咬牙切齿地回敬了对方。2. 初中生:她对那个欺负她的同学咬牙切齿,发誓要让他后悔。3. 高中生:他听到对他家庭的中伤,咬牙切齿地反驳了对方。4. 大学生:她对那个骗了她的人咬牙切齿,决心要追究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