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言不烦
拼音yào yán bù fá
含义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近义词
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反义词
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拖泥带水
英文翻译
brief and to the point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成语举例:是的,那——《中国国粹义务论》,真真要言不烦,百读不厌!(鲁迅《彷徨 高老夫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要,不能读作“yāo”。
成语辨形:烦,不能写作“凡”或“繁”。
成语辨析:见“言简意赅”。
成语谜面:省略句;白行简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少府丞管辂精通天文地理及《易经》和占卜术,吏部尚书何晏请管辂到家中作客,朋友邓先生请管辂谈谈《易经》中的义理。管辂要言不烦地回答他的问题,并为他们占了一卦,均为凶兆。果然十天后,他们俩被司马懿杀害。
详细解释
- 要言不烦是指在表达观点、陈述事实时,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不啰嗦冗长,直接表达要点,不增加对方的负担。这个成语强调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表扬他人在交流中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观点,不啰嗦冗长。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在交流中要注意言简意赅,不要过于啰嗦。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王敬则传》。王敬则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曾经为晋武帝模范提纲,每次只写几个字,但是内容却非常精炼,言简意赅,不啰嗦冗长。因此,王敬则被称为“要言不烦”。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要”、“言”、“不”、“烦”。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总是能够要言不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 这位老师的讲课风格非常简练,要言不烦,学生们都能够很好地理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要言不烦”拆分成“要言”和“不烦”两个部分,分别进行记忆。可以想象在表达观点时,我们要言之有物,不啰嗦冗长,这样就能够让人不感到烦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表达方式相关的成语,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言不烦,我们都能听懂。2. 初中生:写作文的时候,要言不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数。3. 高中生:在演讲比赛中,要言不烦地陈述事实,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