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不刊之论在词典中的解释
kānzhīlùn

不刊之论

拼音bù kān zhī lùn

含义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典故出处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近义词

  • 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反义词

  • 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英文翻译

  • opinion that holds tru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成语举例: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论,不能读作“lún”。
    成语辨形:论,不能写作“伦”。
    成语辨析: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都可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但不刊之论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不易之论”形容论断或意见正确;不可改变。

详细解释

  • 指言之凿凿、不容置疑的论断或观点,不可被任何人或事物所否定。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强调某个观点或论断的正确性,表示该观点或论断不容置疑。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韩非子列传》:“韩子曰:‘夫不刊之论,岂可得闻哉?’”意思是韩非子说:“不容质疑的论断,怎么能够听得到呢?”

成语结构

  • 不刊+ 之+ 论

例句

  • 1. 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无人能够反驳。2. 这个理论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已经成为不刊之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不刊之论”与“不能质疑的论断”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高高在上,表示他的观点不容置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观点、论断相关的成语,如“一言九鼎”、“铁证如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的不刊之论是正确的,我们要相信老师。2. 初中生: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是不刊之论,我们不能怀疑他们的研究。3. 高中生: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的真相已经被证明是不刊之论,我们要正确理解历史。4. 大学生:在学术界,有些理论已经成为不刊之论,但也需要不断的思考和讨论。

拆字解意

不刊之论成语造句

  • 不刊之论造句(精选19条)

    1、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2、当年朱爷评沃,的是不刊之论。精彩,精彩!3、他的话并非不刊之论,他不过仗势罢了。4、著作的结论和观点已是不刊之论。5、古人的某些言论犹如不刊之论,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6、这些经典著作,...

  • 用不刊之论造句(精选12条)

    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这篇论文,言辞凿凿,所提出的论点也不容置疑,可谓不刊之论。他写的评论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言犀利,思想深刻,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亚圣所谓民贵...

  • 不刊之论造句(精选13条)

    这本著作的结论和观点已是不刊之论。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这篇论文,言辞凿凿,所提出的论点也不容置疑,可谓不刊之论。他写的评论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言犀利,思想深刻,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