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咬文嚼字在词典中的解释
yǎowénjiáo

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含义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典故出处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近义词

  • 字斟句酌

反义词

  • 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英文翻译

  • bite phrases and chew character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成语举例: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嚼,不能读作“jué”。
    成语辨形:嚼,不能写作“爵”。
    成语辨析:咬文嚼字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细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咬文嚼字偏重在“过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句不放;不领会实质。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字斟句酌”是对每个字句都仔细推敲;用来称赞人谈话和写作态度慎重。词义前贬后褒。
    成语谜面:书虫;书蠹;啃书;秀才会餐
    歇后语:口吃报纸;书架上的老鼠

详细解释

  •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源自于《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君子咬文嚼字,以道义为能。”意思是说君子要注重文字的修养,将道义融入其中。后来,这个成语演变成了贬义词,指那些过分追求字句、形式的人,而忽略了内容和实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过分注重文字、形式的人,而忽略了内容和实质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不注重内涵的人。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这句话出自于《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原本是在赞美君子注重文字修养的意义上使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变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过分注重字句形式的人。

成语结构

  • 咬文嚼字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含义和发音都很独特。

例句

  • 1. 他总是咬文嚼字,对于一些实际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2. 这位领导太过咬文嚼字了,让人很难与他沟通。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咬文嚼字的动作,将这个成语与那些过分追求形式的人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不停地咬文嚼字,却对实质问题无动于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字、形式相关的成语,如“鸡同鸭讲”、“画饼充饥”等,以丰富对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那个同学咬文嚼字,老是纠正别人的错别字。2. 初中生:我觉得有些老师讲课太咬文嚼字了,不好理解。3. 高中生:考试时,有些同学花了很多时间在咬文嚼字上,而忽略了复习内容的重要性。4. 大学生:有些教授讲课太咬文嚼字了,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拆字解意

咬文嚼字成语造句

  • 咬文嚼字造句(精选48条)

    1、学习需要思考,但也不能咬文嚼字,钻牛角尖。2、读书讲究咬文嚼字,选药时你“抠字眼”了吗?最近感冒的人多,很多人都会自己购买一些感冒药物服用。3、国外商家为何如此啰啰唆唆,在商品或服务的警告语上如此“咬文嚼字”、“斤斤计较”?这是因为很多...

  • 咬文嚼字造句,咬文嚼字的意思(精选27条)

    一、语义说明形容在字句上推敲琢磨。使用类别用在「写作谨慎」的表述上。例句01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02他写这篇自传时,真是咬文嚼字,一点也不敢马虎。二、语义说明形容拘泥于文字诠释而流于见解迂腐、浅陋。使用类别用在「执文害意」的...

  • 咬文嚼字造句(精选16条)

    1、这篇咬文嚼字的文章,读起来颇费周折。2、在这种方式和直接的美国军事空运之间,很难看出有什么差别,因此要说有差别,就显得有些学院式的咬文嚼字了。3、莫里哀与他的公司在剧场里虽是新手,但他们仍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659年演出了《可笑的女...

  • 咬文嚼字造句(精选20条)

    1、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2、你以为假装忧郁的在那咬文嚼字的,你就是郭敬明了?你还没人家那身高呢?3、其次提出了六种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即咬文嚼字式的体悟,朗读吟诵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