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直言不讳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íyánhuì

直言不讳

拼音zhí yán bù huì

含义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出处《晋书·刘隗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典故出处

  • 《晋书·刘隗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近义词

  • 直抒己见、心直口快、单刀直入

反义词

  • 隐晦曲折、旁敲侧击、隐约其辞

英文翻译

  • speak without reservatio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成语举例:这倒不必多心,我是个无党无派的人,才敢这样直言不讳。(梁斌《红旗谱》五十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讳,不能读作“wěi”。
    成语辨形:讳,不能写作“违”。
    成语辨析:(一)直言不讳和“直抒己见”;都表示直率地说出来。但直言不讳含有毫不隐瞒的意思;“直抒己见”没有。(二)直言不讳和“无庸讳言”;都含有“有话直说、毫无隐瞒、没有忌讳”的意思。但“无庸讳言”偏重于说话的态度。
    成语谜面:坦率说话;隐瞒售价

成语故事

  • 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刘波身患重病,估计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上一道奏疏,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情况与治国建议讲出来,希望孝武帝重用能人守疆土。

详细解释

  • 直言不讳是指在言辞中毫不隐瞒地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观点,不回避事实,不遮掩真相。这个成语强调了直率、坦诚和勇气的品质。

使用场景

  • 直言不讳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表达意见或观点时,毫不掩饰或回避真相的态度。它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勇于说出真实想法的品质,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过于直接或缺乏社交技巧。在正式的辩论或讨论场合中,直言不讳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坚定立场和自信。

故事起源

  • 直言不讳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公孙述传》。公孙述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直率而闻名。据说,公孙述在一次宴会上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当时的权臣王莽,引起了王莽的不满。尽管他的直言不讳给他带来了麻烦,但公孙述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成为后人称赞的榜样。

成语结构

  • 直言不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形容词“直”、“言”和副词“不”、“隐”组成。它的结构简洁明了,表达了直截了当地说出真实想法的意思。

例句

  • 1. 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公司的管理问题。2. 她以直言不讳而闻名,从不回避任何敏感话题。3. 这位演讲者以直言不讳的风格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记忆技巧

  • 要记住直言不讳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解成四个部分来记忆。直言不讳中的“直”字表示直接,而“言”字表示说话。不要隐瞒的意思可以通过“不”和“隐”来记忆。将这四个部分联想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直言不讳的相关成语,如“直抒胸臆”、“直截了当”等。这些成语都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有关,可以进一步拓展对直言不讳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直言不讳地告诉老师,我不喜欢这道数学题。初中生:她直言不讳地批评了班级的纪律问题。高中生:他以直言不讳的态度向校长提出了学生的诉求。大学生:我的朋友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的缺点,帮助我成长。成人:直言不讳地说,这个计划不会成功。

拆字解意

直言不讳成语造句

  • 直言不讳造句(精选98条)

    1、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黄国伦先生就直言不讳地向节目组献言,要在这档以推广原创为主旨的节目中,特别注意防止抄袭的现象发生。2、从本学年起,史家小学允许家长匿名上线,直言不讳给学校挑刺儿。3、但现在,在左右亲近和军中智士面前,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