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长补短
拼音duàn chāng bǔ duǎn
含义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出处《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典故出处
《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近义词
取长补短
英文翻译
make up for each other's deficienci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成语举例:唐·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断长补短,方数千里,皆尔伯仲,又何加焉!”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学习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断长补短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断指断绝,长指长处,补指补充,短指短处。断长补短的含义是在发现事物的不足或缺陷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充或改进,以达到完善的目标。
使用场景
- 断长补短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发现问题或不足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补充。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如团队合作、项目管理、教育等。
故事起源
- 断长补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两个人在争论一棵树的长度,一个人认为树应该砍短,另一个人认为应该补长。最后,他们意识到只有断长补短才能达到一个公正的结论。这个故事通过断长补短的比喻,告诉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全面考虑,不要片面看待事物。
成语结构
- 断长补短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断长补短。2. 学习一门外语,我们要不断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补充知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断长补短这个成语:1. 将断长补短的发音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2. 将断长补短的含义与实际场景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断长补短相关的成语,如“修旧利废”、“弃暗投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发现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有些地方不够好,于是我断长补短,改进了写作的方法。2. 初中生:在学习中,我发现自己数学基础薄弱,于是我断长补短,加强了数学的学习和练习。3. 高中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英语词汇量不够大,于是我断长补短,扩充了词汇量。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我发现自己沟通能力有待提高,于是我断长补短,参加了沟通技巧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