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
拼音duō duō bī rén
含义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出处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典故出处
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近义词
盛气凌人、气势汹汹
反义词
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英文翻译
overbearing; aggressiv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成语举例: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朱自清《经典常谈 四书第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咄,不能读作“chū”。
成语辨析: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但咄咄逼人的应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盛气凌人”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同样用于人;咄咄逼人可修饰“目光”、“气势”等;“盛气凌人”不能。
成语故事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详细解释
- 咄咄逼人是指某人的气势或行为非常威风凛凛,让人感到压迫和逼迫。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态度和举止强势,让人感到不得不顺从或退让。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王莽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王莽在权力达到巅峰时,咄咄逼人地迫使人们接受他的政策和统治。因此,这个成语就形容了那种令人不得不屈服的强势和逼迫。
成语结构
- 咄咄逼人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咄咄”表示气势汹汹,威风凛凛的样子,“逼人”表示逼迫他人。
例句
- 1. 他的气势咄咄逼人,让人不敢有丝毫反抗的念头。2. 领导的话语咄咄逼人,让大家不得不按照他的要求去行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咄咄逼人”与一个强势的人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气势汹汹地逼迫其他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气势磅礴”、“风云人物”等,加深对于强势和威风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声音咄咄逼人,吓得我不敢说话。2. 初中生:老师的目光咄咄逼人,让我感到压力很大。3. 高中生:这个政策的执行方式咄咄逼人,让人感到非常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