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书立说
拼音zhù shū lì shuō
含义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典故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将南京元(玄)武湖赐与庄尚志着书立说,鼓吹休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成语举例:乃吾一切先哲~之宗旨。 ★冯友兰《自序》
常用程度:一般
详细解释
- 着书立说是由两个成语组成,分别是“着书”和“立说”。其中,“着书”表示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思考和研究;“立说”表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辩论或辩驳。结合起来,着书立说指的是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辩论或辩驳,表达自己的观点。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辩论或辩驳时,能够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思考和表达。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讨论问题时,能够根据书本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故事中,平原君虞卿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学问的人,他善于根据书本知识进行辩论和辩驳。因此,人们就用“着书立说”来形容他。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一个连词组成,其中,“着书”和“立说”都是动词,表示行为动作,而“立”是一个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动词。
例句
- 1. 他在辩论会上着书立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位教授非常擅长着书立说,他的演讲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着书”和“立说”的意思。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平原君虞卿,想象他在辩论时运用丰富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着书立说”相关的成语,如“腹有诗书”、“满腹经纶”等,扩大对书本知识和辩论能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上着书立说,向同学们解释了这个问题。2. 初中生:参加辩论赛时,我着书立说,展示了我的观点和理论。3. 高中生: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着书立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和分析。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我着书立说,与其他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辩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