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
拼音yǔ shì gé jué
含义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
近义词
人迹罕至、渺无人烟、离群索居、遗世独立、无人问津、门可罗雀
反义词
熙熙攘攘、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成语举例:这个山区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与世隔绝是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干扰或影响,独自存在或行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远离尘嚣,过着宁静、孤独的生活,不与世俗的纷扰相交往。
使用场景
- 与世隔绝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在偏远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忙,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精神上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的干扰或影响,专心追求自己的事业或兴趣爱好。
故事起源
- 相传,唐朝时期有位名叫李白的诗人,在他的诗《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首诗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是形容李白与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一起畅饮,与世隔绝,独自享受自己的世界。
成语结构
- 与世隔绝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与”表示与某人或某物有关,与之相隔绝;“世”表示世俗、社会;“隔绝”表示分离、隔开。
例句
- 1. 他喜欢住在山里,与世隔绝。2. 这个作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专心写作。3. 在这个小岛上,你可以与世隔绝,享受宁静的时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四周是茫茫的大海,与世隔绝,远离喧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世隔绝相关的成语,如“闭门思过”、“隐居山林”等,了解更多关于与世隔绝的文化背景和相关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图书馆里与世隔绝,静静地读书。2. 初中生:暑假期间,我计划去一个偏远的村庄与世隔绝,体验农村生活。3. 高中生:考试前的几天,我选择与世隔绝,专心备考。4. 大学生:我正在寻找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过上一段宁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