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伐正
拼音xié bù fá zhèng
含义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同“邪不犯正”。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典故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近义词
邪不敌正、邪不犯正、邪不压正
英文翻译
Evil can never triumph over righ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同“邪不犯正”。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邪不伐正是指邪恶势力无法战胜正义力量,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它强调了正义的力量是无法被邪恶所摧毁的,无论邪恶多么强大,最终都会被正义所战胜。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邪恶,也可以用于表达对正义力量的崇敬和支持。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据说,孔子曾经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了一位邪道的道士,这位道士对孔子进行了挑衅和辱骂。孔子没有回击,而是默默地离开了。后来,这位道士遭到了天谴,死于非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邪恶势力最终会自食其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成语结构
- 邪不伐正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邪”、“不”和“伐正”。其中,“邪”表示邪恶,不正之意;“不”表示否定;“伐正”表示打败正义。
例句
- 1. 在这个故事中,邪不伐正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2. 面对那些邪恶势力,我们要坚守正义,相信邪不伐正的力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邪不伐正”拆解成“邪恶”、“不”、“伐正”三个部分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正义的人站在邪恶的势力面前,不被邪恶所打败,最终打败邪恶。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正义、邪恶相关的成语,如“以正治国”、“披荆斩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会正义,相信邪不伐正的力量。2. 初中生:只有坚守正义,才能体现邪不伐正的精神。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坚守正义,相信邪不伐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