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音
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含义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典故出处
《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近义词
靡靡之音
英文翻译
the tune presaging the fallen stat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成语举例: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林四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亡国之音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形容国家即将灭亡的迹象或预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国家政治、经济或社会的不稳定,暗示着国家的命运即将走向衰落和灭亡。
使用场景
- 亡国之音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国家面临危机、动荡或衰落的情况。例如,在讨论一个国家经济崩溃的时候,可以使用亡国之音来形容经济衰退的迹象。此外,亡国之音也可以用于文学作品、历史书籍或政治评论中,以强调国家的困境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故事起源
- 亡国之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据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名叫赵鼎的政治家,他在明朝末年预言了明朝的灭亡。他被认为是听到了亡国之音,因为他通过观察国家的政治和社会情况,预测到了明朝即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成语结构
- 亡国之音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亡国”表示国家灭亡,而“之音”表示预兆或征兆。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意思清晰。
例句
- 1. 这次政府的腐败丑闻是亡国之音的明显迹象。2. 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是亡国之音的表现。3. 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在亡国之音出现后不久就灭亡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亡国之音这个成语:1. 将“亡国之音”这四个字分开记忆,先记忆“亡国”的意思,表示国家灭亡的征兆。2. 再记忆“之音”的意思,表示预兆或征兆。3. 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语“亡国之音”。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与亡国之音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明朝的灭亡和其他国家的衰落。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国家命运相关的成语,如“国破家亡”和“亡羊补牢”。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了亡国之音,意味着我们的国家面临着困境。2. 初中生:经济不景气和社会动荡是亡国之音的明显迹象。3. 高中生: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在亡国之音出现后不久就灭亡了,这再次提醒我们国家的未来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