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正言不讳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èngyánhuì

正言不讳

拼音zhèng yán bù huì

含义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典故出处

  •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近义词

  • 直言不讳、直言无隐、自认不讳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成语举例:〖示例〗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 ★唐 苏试《〈凫绎先生文集〉叙》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指直说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正言不讳是指说话时直截了当地说出真实的话,不隐瞒或掩饰事实。这个成语强调了坦率和真实性,表示说话者毫不讳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使用场景

  • 正言不讳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直率、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回避或掩饰真相。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情境,如工作场合、家庭生活、社交场合等,以表达一个人直言不讳的品质。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鲁国的孔子对国内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感到非常担忧,于是他直率地向君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孔子的直言不讳引起了君主的不悦,但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孔子的智慧和勇气。

成语结构

  • 正言不讳由“正言”、“不讳”两个成语组成。其中,“正言”表示直言不讳,毫不隐瞒;“不讳”表示不回避或掩饰真相。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正言不讳地指出了公司存在的问题。2. 她的直率和正言不讳的性格赢得了很多朋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正言不讳”理解为“正直的言辞不讳”,并与直率、坦诚的意思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直言无讳”、“坦言直谏”等,来扩展对于直率和坦诚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正言不讳的朋友一起玩,因为他们总是诚实而直率。2. 初中生:老师在班会上正言不讳地批评了我们的表现,让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不足。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需要正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更好地争取胜利。

拆字解意

正言不讳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