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
拼音gài guān dìng lùn
含义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出处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典故出处
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近义词
盖棺事定、盖棺论定
英文翻译
Praise no man till he is dea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成语举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如若皇上仅仅一面之辞即盖棺定论,天下能有多少人会被冤死。”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盖棺定论是一个用来描述在某人死后对其一生进行评价的成语。它的意思是在某人的棺材盖上一块木板后,就已经确定了他一生的成功或失败。这个成语强调了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基于他的整个人生经历,而不仅仅是看他的成就或失败。
使用场景
- 盖棺定论常用于形容对一个人的评价或判断,特别是在他去世之后。它可以用来强调人们不应该只看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而是应该综合考虑他的人生经历和贡献。这个成语可以在演讲、写作、讨论等场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叫曹操。他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野心的人。曹操去世后,有人对他的一生进行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个评价被形容为“盖棺定论”,意思是在曹操去世后,他的一生的评价已经确定了。
成语结构
- 盖棺定论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盖”、“棺”、“定”和“论”。
例句
- 1. 他虽然在生前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是在他去世后,人们对他的一生做出了盖棺定论。2. 我们不能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对他做出盖棺定论,应该给他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证明自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盖棺定论”拆分成四个部分,然后与相关的形象或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盖棺材的时候,定论了他的一生。另外,可以使用与棺材、评价、成功和失败相关的形象或故事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盖棺定论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了解更多关于曹操和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故事。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评头论足”和“一言九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尽管他在学校成绩不好,但是我们不能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对他做出盖棺定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在了解一个人的全部情况之后,才能对他做出盖棺定论。3. 高中生:在人们去世之后,往往会有人对他们的一生做出盖棺定论,这是一种对他们的尊重和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