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伏夜动
拼音zhòu fú yè dòng
含义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典故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近义词
昼伏夜游、昼伏夜行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昼伏夜动这个成语中,“昼”指的是白天,“伏”表示隐藏,“夜”指夜晚,“动”表示活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某些动物在白天躲藏起来,而在夜晚活动的习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白天表现得很安静,晚上却非常活跃的情况。
使用场景
- 昼伏夜动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白天隐藏自己,晚上却展现出活跃的特质的人或事物。它常常用来形容夜生活的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安静的人,但实际上内心非常活跃的情况,比如某些工作狂或熬夜工作者。
故事起源
- 昼伏夜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狐狸为了躲避猎人的追捕,白天都躲在洞里不敢出来。但到了夜晚,它就会离开洞穴,四处觅食。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狐狸的行为习性,后来引申为形容夜行动物或夜晚活跃的人。
成语结构
- 昼伏夜动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发音。汉字之间的组合使得这个成语具有特定的意义。
例句
- 1. 这只猫头鹰昼伏夜动,只在夜晚才会飞出来觅食。2. 他平时看起来很沉默,但一到夜晚就昼伏夜动,忙得不亦乐乎。
记忆技巧
- 记忆昼伏夜动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关联动物:将昼伏夜动与夜行动物,如猫头鹰、蝙蝠等关联起来,形象地描述这些动物在白天躲藏,夜晚活动的特点。2. 建立场景:想象一个人在白天安静地躺在床上,但到了夜晚却突然充满活力,四处奔跑的场景,以此来记忆昼伏夜动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昼伏夜动这个成语感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夜以继日”、“夜猫子”等。这些词语都与夜晚活动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昼伏夜动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猫头鹰是夜晚的昼伏夜动动物。2. 初中生:他平时看起来很安静,但到了晚上就昼伏夜动,经常熬夜学习。3. 高中生:这个城市真的是昼伏夜动,白天很安静,但夜晚却灯火通明,人们纷纷出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