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
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含义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典故出处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近义词
破绽百出、似是而非
反义词
无可非议、毫厘不爽
英文翻译
confuse one thing with anoth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成语举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冠,不能读作“ɡuàn”。
成语谜面:乱扣帽子;错把李逵当张顺
歇后语:张三的帽子给李四
详细解释
- 张冠李戴的意思是将张姓的人戴上李姓的帽子,即将一个人的名字、身份、属性等与其他人混淆起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混淆、搞错事物的真相,特别是将某人错认为另一个人。
使用场景
- 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混淆人物身份、搞错事物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别人混淆、搞错人物或事物的真相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张冠李戴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张良的智者,他是汉朝开国功臣之一。有一天,张良故意将自己的帽子戴在了李斯的头上,然后说:“李斯,你的帽子掉了。”李斯一听,赶紧摸了摸头,然后发现自己戴着张良的帽子。从此,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用来形容混淆、搞错人物或事物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张冠李戴是一个由三个姓氏组成的成语,其中“张”、“李”都是常见的姓氏,而“冠”和“戴”则表示戴上帽子的动作。
例句
- 1. 他张冠李戴,把我和他混淆了。2. 不要张冠李戴,要认清事物的真相。3. 他总是张冠李戴,搞错人物的身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张姓和李姓的人物画成卡通形象,然后想象他们互相戴上对方的帽子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牛头不对马嘴”、“颠倒黑白”等,来丰富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他,他老是张冠李戴,搞错我们的名字。2. 初中生:老师张冠李戴,把我和王同学的考试成绩搞混了。3. 高中生:这个电视节目总是张冠李戴,把历史人物的事迹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