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毫
拼音yī sī yī háo
含义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任凭尊意应济多少,一丝一毫尽算是尊赐罢了。”
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任凭尊意应济多少,一丝一毫尽算是尊赐罢了。”
近义词
一针一线、一星半点、微乎其微
反义词
成千上万、成千累万
英文翻译
a tiny bit <an iota>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
成语举例:老舍《四世同堂》:“老二没有一丝一毫的悔悟。”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宾语;形容十分精密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丝,不能读作“shī”。
成语辨形:毫,不能写作“豪”。
成语辨析:一丝一毫和“一星半点”;都形容极少或极小。但一丝一毫偏重在“小”;“一星半点”偏重在“少”。
详细解释
- 指极其微小、细微之物,也用来形容极小的数目或程度。表示非常细小、微弱,一点点也不放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强调某种事物或数量的微小、细微程度,或者用来形容某人对事物处理时的一丝不苟。
故事起源
-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淮阴侯刘邦在起兵造反时,曾经有位朋友劝他不要轻易行动,他回答说:“我要的是一丝一毫的机会。”后来,这句话就演变成了成语“一丝一毫”。
成语结构
- 形容词+量词+名词。
例句
- 1. 她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不允许。2. 他从小就学习非常用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一丝一毫地掌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一丝一毫”的发音和含义。例如,想象一个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一根丝线和一根毛发,来强调“一丝一毫”的微小程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一丝一毫”相关的成语,如“一毛不拔”、“一针见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一丝一毫地认真听老师讲课。初中生:他对每一道数学题都一丝一毫地思考,所以成绩很好。高中生:写作文要一丝一毫地注意语法和用词准确。大学生:在做科研实验时,一丝一毫的细节都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