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境息民
拼音bǎo jìng xī mín
含义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出处《周书·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典故出处
《周书·刘雄传》:“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
近义词
保国安民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成语举例: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明史 外国五》)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军队的职责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保境息民是指保护国家的疆域不受外敌侵犯,安抚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个成语强调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福祉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政府或领导者采取措施保护国家边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关心民生。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中的《僖公二十三年》。当时,齐国的边境被燕国侵犯,齐国的百姓非常恐慌。齐国的公父偃发现了燕国侵略的阴谋,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了国家的疆域,同时也安抚了民心。后来,人们用“保境息民”来形容类似的行为。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保”、“境”和“息民”。
例句
- 1. 政府采取措施保境息民,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福祉。2. 领导者要时刻关注民生问题,做到保境息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保境息民”拆分为“保境”和“息民”,其中“保境”表示保护国家的边境,而“息民”表示安抚百姓的心情。可以通过联想这两个词语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保护国家、安抚百姓相关的成语,如“安邦定国”、“安民告示”等。同时,也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一些保护国境和安抚百姓的事件,了解更多相关的背景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保境息民是国家的大事,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2. 初中生:领导者要保境息民,就要加强边防建设,同时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了保境息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