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汤蹈火
拼音lǚ tāng dǎo huǒ
含义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重俊传》:“复御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汤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典故出处
《旧五代史·晋书·重俊传》:“复御家不法,其奴仆若履汤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境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履汤蹈火源自古代中国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渊明的学者,他为了寻求真理,不惧艰险,履着沸腾的汤水,蹈着炽热的火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为了追求正义或真理而毫不畏惧地冒险,坚持自己的信念。
使用场景
- 履汤蹈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追求正义或者真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可以用于表扬勇敢的人,或者鼓励别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
- 履汤蹈火的故事源自《庄子·外物》中的记载。据说,渊明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学者,他为了探求真理,不畏艰险,勇于履汤蹈火。这个故事表达了渊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成语结构
- 履汤蹈火是一个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履”表示踩,踏;“汤”表示沸腾的热水;“蹈”表示践踏;“火”表示火焰。
例句
- 1. 他为了追求正义,毫不畏惧地履汤蹈火。2.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要勇于履汤蹈火。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履着沸腾的汤水,蹈着炽热的火焰,为了追求正义或真理而毫不畏惧地冒险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勇敢、追求真理相关的成语,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舍生忘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勇敢地履汤蹈火,救了小猫。2. 初中生:为了追求公正,他毫不畏惧地履汤蹈火,揭露了黑暗的真相。3. 高中生: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勇往直前,不怕履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