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屡教不改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àogǎi

屡教不改

拼音lǚ jiào bù gǎi

含义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典故出处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近义词

  • 执迷不悟、死不悔改、累教不改

反义词

  • 浪子回头、幡然悔悟

英文翻译

  • refuse to mend one's ways despite of repeated admonitio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成语举例: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教,不能读作“jiāo”。
    成语辨形:屡,不能写作“缕”。
    成语谜面:讲课老一套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中的“屡”表示多次, “教”表示教导, “不改”表示不改变。因此,“屡教不改”意思是指一个人或事物经过多次教导或警告后,仍然固执地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无论怎样被教育或警告,仍然不愿改变的人或事物。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描述一个人的坏习惯、固执的态度、顽固的行为等。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孟子的哲学家。据说,孟子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只牛正在被鞭打,但它仍然不改变方向。孟子对此感到惊讶,于是他问牛主人为什么牛不改变方向。牛主人回答说:“这只牛已经被教导了很多次,但它仍然不听。” 孟子听后感慨万分,用“屡教不改”来形容这只固执的牛。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第一个字“屡”意为多次,第二个字“教”意为教导,第三个字“不”意为不,最后一个字“改”意为改变。

例句

  • 1. 他已经被老师批评了很多次,但他屡教不改,还是不好好学习。2. 这个项目经理一直在犯同样的错误,他真是屡教不改。

记忆技巧

  •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使用联想法。你可以想象一个学生被老师多次教育,但他仍然不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固执地坚持原来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屡教不改”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屡教不改”相关的成语,如“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尽管我妈妈多次告诉我不要玩电子游戏,但我屡教不改,还是偷偷玩了。2. 初中生:我同桌每次考试都考得很差,老师都批评了他很多次,可他屡教不改,还是不认真复习。3. 高中生:这个班级的纪律一直很差,老师多次教育过我们,但有些同学屡教不改,还是迟到早退。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屡教不改”这个成语。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拆字解意

屡教不改成语造句

  • 屡教不改造句(精选29条)

    1、昔日由于盘康石在“惯窃”的路上屡教不改,他唯一的亲人姐姐、姐夫和他断绝了往来,几十年庆吊不通。2、这是个屡教不改的罪犯,你们要好好教育。3、中国江苏网3月22日讯(通讯员任中书记者戚阜生)都说吃一堑长一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20年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