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狗
拼音sàng jiā zhī gǒu
含义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典故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近义词
丧家之犬
反义词
耀武扬威
英文翻译
feel lost like a stray dog <stray cu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成语举例:在警方的四面围捕下,漏网的几个匪徒就像丧家之狗一般夹着尾巴落荒而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到处乱窜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讲学,因孔子是保守派,与当时诸侯争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中的“丧家”指的是家庭的破败,而“之狗”表示非常糟糕的状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某人或某事遭遇重大失败,一无所成。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某件事上表现糟糕,没有任何成就或进展。通常用于贬低、讽刺或嘲笑某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官员家里养了一只狗,这只狗非常懒散,整天无所作为,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情都不闻不问。因此,人们就用“丧家之狗”来形容某人或某事一无所成、毫无价值。
成语结构
- 主语 + 丧家之狗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上一直不努力,现在被公司开除了,真是个丧家之狗。2. 这支足球队连续输了十场比赛,真是丧家之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丧家之狗”想象成一只懒散无所作为的狗,表示某人或某事一无所成。可以通过与故事起源相连想象,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一无是处”、“一事无成”等,扩大对失败、无所作为的描述词汇的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直不做作业,考试成绩一直很差,真是个丧家之狗。2. 初中生:这个班里有个学生整天不听课,老师都不敢理他了,真是个丧家之狗。3. 高中生:他在申请大学时没有好的成绩和优秀的活动经历,被拒了很多次,真是个丧家之狗。4. 大学生:这个项目他一直拖延,最后失败了,真是个丧家之狗。5. 成年人:他一直没有工作,也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真是个丧家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