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夏五郭公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àguōgōng

夏五郭公

拼音xià wǔ guō gōng

含义《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典故出处

  •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夏五郭公中的“夏五”是指夏侯渊,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武将,以勇猛善战而闻名。而“郭公”则是指郭嘉,他是曹魏时期的谋士,以智谋出众而著称。夏五郭公这个成语将夏侯渊的勇猛和郭嘉的智谋合二为一,表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和能力。

使用场景

  • 夏五郭公常用于赞美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卓越才能和能力,形容他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表扬同事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或赞美朋友在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故事起源

  • 夏五郭公的故事起源于《三国演义》。夏侯渊是蜀国的武将,勇猛善战,被誉为“夏五”。郭嘉是曹魏的谋士,智谋出众,被称为“郭公”。在小说中,蜀国丞相刘备曾经对夏侯渊的能力赞不绝口,称他为“夏五郭公”,意思是夏侯渊的武艺堪比郭嘉的智谋,两人都是行家里手。

成语结构

  • 夏五郭公是由两个人名组合而成的成语,夏五指的是夏侯渊,郭公指的是郭嘉。

例句

  • 1. 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真是夏五郭公,无人能及。2. 这个厨师的烹饪技艺堪称夏五郭公,每道菜都令人赞不绝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夏侯渊勇猛的形象和郭嘉智谋的形象,来记忆夏五郭公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夏侯渊手持利剑勇猛冲锋,而郭嘉则头戴斗笠,一脸机智的表情,代表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能力。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夏侯渊和郭嘉在历史上的事迹和贡献,以及他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描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画画方面的才能真是夏五郭公,每幅画都很漂亮。2. 初中生:他的足球技术堪称夏五郭公,每次比赛都能进球。3. 高中生:她的演讲能力真是夏五郭公,每次演讲都能吸引全场的注意力。4. 大学生:他的计算机编程水平堪称夏五郭公,每个项目都能写出高效的代码。

拆字解意

夏五郭公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