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筋麻
拼音gǔ ruǎn jīn má
含义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典故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近义词
骨软肉酥、骨软筋酥
英文翻译
one's bones are weak and one's muscles numb <paralys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成语举例:警备队一听,吓得骨软筋麻,暗暗说道:‘碰上老八路了,快跑吧!’★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害怕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骨软筋麻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骨软”指的是身体疲倦乏力,没有精力,而“筋麻”则表示筋骨僵硬,活动不灵活。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的身体非常疲倦,没有力气。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长时间劳累之后感到非常疲倦,无法继续工作或活动。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或口语表达中。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魏策》。当时,魏国有一位名叫王离的将军,他在一次战斗中表现出色,但战后他身体非常疲倦,无法再行动。他的部下替他上书向国王报告,用了“骨软筋麻”这个成语来形容王离的疲乏。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表达人体疲劳无力的状态。
成语结构
- 骨软筋麻的结构是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形容词。
例句
- 1. 昨天加班到很晚,今天早上起床后感觉骨软筋麻的,简直无法起床。2. 这段时间工作太忙了,整个人都骨软筋麻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形象化记忆为一个人,他的骨头都软了,筋骨也麻了,无法动弹。可以想象自己在非常疲倦的时候,身体变得骨软筋麻,从而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疲劳、劳累相关的成语,如“力不从心”、“筋疲力尽”等,以扩大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参加了一次长跑比赛,跑完后感觉骨软筋麻的,不过还是很开心。2. 初中生:这段时间考试复习太累了,每天晚上都感觉骨软筋麻的,希望能早点放假。3. 高中生:高考结束后,我整个人都骨软筋麻的,真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4. 大学生:连续几天熬夜写论文,现在感觉骨软筋麻的,需要好好休息恢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