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而出
拼音duó mén ér chū
含义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出处清·李嘉宝《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轻轻拨开门闩,拿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典故出处
清·李嘉宝《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轻轻拨开门闩,拿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反义词
破门而入
英文翻译
rush out of door <force one's way out; dive out the doo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夺门:破门,奋力冲开门。猛然奋力冲开门出去。形容迫不及待。
成语举例:轻轻拨开门闩,拿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清 李嘉宝《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迫不及待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夺门而出是指在急迫的情况下,迅速地从门口冲出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的迅猛行动。
使用场景
- 夺门而出常用于描述某人在危急关头下的紧急逃离行动,强调行动的迅速和决断力。可以用来形容逃离危险、躲避追捕等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孟母三迁》。据说,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直到找到了最适合孟子学习的环境。其中一次迁居时,孟子的母亲发现孟子正在玩耍,为了让孟子能够专心学习,她突然夺门而出,让孟子感到惊慌,从而使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夺门而出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夺”指夺取、抢占,“门”指门口,“而出”表示从中间向外出去。
例句
- 1. 他听到了警报声,立刻夺门而出。2.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纷纷夺门而出,逃离现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孟母三迁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孟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孟子,突然夺门而出的情景,以此来帮助记忆夺门而出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紧急逃离、迅速行动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奔走相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老师生气了,他赶紧夺门而出,不敢再惹老师生气。2. 初中生:听到地震警报后,同学们纷纷夺门而出,向操场集合。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夺门而出,庆祝自由的时刻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