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发百中
拼音bǎi fā bǎi zhòng
含义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典故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近义词
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
反义词
无的放矢、百不一存
英文翻译
never miss one's aim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举例: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百发百中。”(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办事有把握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发;在这里不能读作“fà”;中,不能读作“zhōnɡ”。
成语辨形:中,不能写作“仲”。
成语谜面:弼;神枪手
成语故事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详细解释
- 百发百中源于古代射箭或投掷武器的技艺。当射手或投手每次都能准确命中目标,即使进行百次射击或投掷,也都能全部命中,这就是百发百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技艺非常高超,或者某项工作或计划的成功率极高。
使用场景
- 百发百中常用于形容射击、投掷、计划或工作等方面,表示非常高的成功率。也可用于其他场合,如形容某人的能力非常高超,或者某项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每一步都非常准确,没有出错。
故事起源
- 百发百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射箭技艺。相传,有一位名叫李广的射手,他的箭术非常高超。在一次比赛中,他连续射出一百支箭,每一支都命中了目标。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开始用“百发百中”来形容射击或投掷的高超技艺。
成语结构
- 百发百中是一个四字成语,由“百”、“发”、“百”和“中”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射箭技艺高超,百发百中,从未落下过目标。2. 这个计划的成功率非常高,可以说是百发百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百发百中”拆分成两部分进行记忆。首先,记住“百发”表示一百次射击或投掷,然后记住“百中”表示每次都命中目标。通过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就能记住百发百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射击或投掷等方面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射箭或投掷武器的技艺,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次投篮都百发百中,是班上最厉害的篮球手。2. 初中生:他的数学题都能做对,简直是百发百中。3. 高中生:这个游戏我已经玩了很多次了,每次都能百发百中,太容易了。4. 大学生:他的演讲技巧非常高超,百发百中地打动了观众的心。5. 成年人:这个销售员的推销技巧非常厉害,每次都能百发百中地说服客户购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