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
拼音àn bù jiù bān
含义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典故出处
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近义词
循序渐进、墨守成规
反义词
勇往直前、闻风而动
英文翻译
keep to conventional ways of doing thing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成语举例: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班,不能读作“bǎn”。
成语辨形:部,不能写作“步”;班,不能写作“斑”。
成语辨析:按部就班与“循序渐进”有别: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
成语谜面:司局长上任
详细解释
- 按部就班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指的是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这个成语强调了做事情要有条理、有计划,不能操之过急或懒散马虎。按部就班的做事方式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场景
- 按部就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计划进行,不操之过急或懒散马虎。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工作态度认真、做事有条理的赞扬。
故事起源
- 按部就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一书中。故事中,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中提到了这个成语。故事中,孟子告诉公孙丑,做事情要按照既定的步骤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操之过急或懒散马虎。
成语结构
- 按部就班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按照顺序排列。
例句
- 1. 做事情要按部就班,不能操之过急。2. 他的工作态度一直都很认真,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按部就班这个成语与工作或学习中的有条理、有计划的方式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按照既定的步骤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高效的目标。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等,来拓展对有条理、有计划的工作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2. 初中生:考试前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复习。3. 高中生:为了更好地准备高考,我每天都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习。4. 大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按部就班地进行资料收集和写作。5. 职场人士:在工作中,我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以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