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翻四覆
拼音sān fān sì fù
含义翻:转。反复无常。
出处明·张岱《石匮书后集·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典故出处
明·张岱《石匮书后集·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近义词
朝三暮四、变化多端
反义词
一如既往、始终如一
英文翻译
change one's attitude constant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翻:转。反复无常。
成语举例:鲁迅《二心集 上海文艺之一瞥》:“因此革命的文学者,就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当然,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三翻四覆的暗探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做事无常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四,不能读作“shì”。
成语辨形:覆,不能写作“复”。
详细解释
- 三翻四覆是指事物被乱翻、乱摆的状态。形容摆放或安排得杂乱无序,毫无条理。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房间、文件、书籍等被乱翻、乱摆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思维混乱、言行无章的人。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有记载:“诸子四废,书翻四覆。”意思是说,诸子学说繁杂复杂,难以理解,就像书籍被乱翻、乱摆一样。后来,人们用“三翻四覆”来形容事物被乱翻、乱摆的状态。
成语结构
- 三翻四覆是由两个动词“三翻”和“四覆”组成的。
例句
- 1. 我的书桌上一片三翻四覆,找东西都找不到了。2. 这个房间里的东西都被人三翻四覆地乱扔一气。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张桌子上的书被乱翻、乱摆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或者可以将“三翻四覆”与“乱七八糟”这个成语进行联想,它们的意思都是形容事物杂乱无序。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整理、有序相关的成语,如“井井有条”、“有条不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被同学三翻四覆地倒扣了一遍。2. 初中生:老师的办公室里堆满了三翻四覆的试卷。3. 高中生:考试前的课本都被我自己翻得三翻四覆,希望能记住更多知识点。4. 大学生:宿舍里的衣服被人三翻四覆地乱扔,找衣服都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