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泉清节
拼音yǐn quán qīng jié
含义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出处《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典故出处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成语举例: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梁山独擅名!★明·刘基《分赃台》诗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晋隆安年间,吴隐之担任广州刺史,经过石门贪泉时,当地人告诉他喝了这水就会变得贪婪。吴隐之不信,喝下贪泉水后作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到任后始终保持清廉的节操。
详细解释
- 饮泉,指喝清泉水;清节,指清白的品行。成语“饮泉清节”形容一个人的品质高尚,坚守原则,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始终保持清白的操守。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境时能够坚守原则,保持清白的品行。也可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故事起源
- 成语“饮泉清节”最早出自《礼记·大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乐於奉公。”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应该保持适度的饮食起居,不妄为,乐于奉献。后来,人们将其中的“饮泉”与“清节”两个词组成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高尚品行和坚定信念。
成语结构
- 主语+饮泉+清节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饮泉清节的操守,从不为金钱和权力所动摇。2. 这位领导干部以其饮泉清节的品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饮泉清节”与高尚的品质和坚守原则的意义联系起来,联想成一个人在喝清泉水时,身心都得到净化和滋养,因此能够保持清白的品行和高尚的操守。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高尚品质和坚守原则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饮泉清节的好孩子。2. 初中生:作为一名班干部,我要以饮泉清节的操守为榜样,带领大家共同进步。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饮泉清节的品行,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以饮泉清节的精神,追求真理,追求卓越。5. 成年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都要保持饮泉清节的品质,不忘初心,坚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