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退食自公在词典中的解释
tuìshígōng

退食自公

拼音tuì shí zì gōng

含义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出处《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典故出处

  •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减膳以示节俭。指操守廉洁。
    成语举例: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私,万民以理,闲庭不忧,退食自公。”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退食自公源自《左传·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5年,鲁国昭公即位后,他的弟弟公子纠和昭公的妻子妇好勾结,想要夺取政权。昭公的母亲曾子得知消息后,派人告诉昭公,昭公说:“我是国君,不可以信人言,应当退避,让位于公子纠。”于是,昭公主动退位,公子纠继位。这个故事体现了昭公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争个人利益的精神,后来成为了“退食自公”这个成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能够自觉退让,不争取个人利益,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事物。

故事起源

  • 退食自公的故事源自《左传·昭公十三年》。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例句

  • 1. 在这次争执中,他选择了退食自公,不为个人利益而争吵。2. 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退食自公,以公正的态度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退食自公”这个成语分解为“退食”和“自公”两个部分,分别理解为“退让”和“公正”,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昭公的治国理念和其他相关的成语,如“退避三舍”、“公而忘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游戏中,我会退食自公,不争夺玩具,让大家都开心。2. 初中生:面对班级竞选,我会退食自公,不为了个人荣誉而攀比。3. 高中生:在学术竞赛中,我会退食自公,不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会退食自公,不为了自己的成就而牺牲他人的利益。

拆字解意

退食自公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