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微知著
拼音shì wēi zhī zhuó
含义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典故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近义词
见微知著
英文翻译
One may see day at a little hole. <Straws show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视微知著是由“视微”和“知著”两个词组成。其中,“视微”指的是观察微小的事物或细节,而“知著”表示能够了解到真相或情况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了通过观察细微之处,可以推测出整体的情况或真相。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通过观察事物的细节来推测出整体的情况或真相。例如,在调查犯罪案件时,警察需要仔细观察案发现场的细节,以便从中找到线索,推测出犯罪的动机和嫌疑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田忌和赵国的贵族赵盾进行马术比赛。田忌的马实力强大,赵盾知道自己的马无法与之匹敌,于是他让自己的马在比赛前多跑一段路程。田忌通过观察赵盾的马在比赛前多跑一段路程,推测出赵盾的马已经疲惫不堪,于是他选择保留自己的马力量,最终赢得了比赛。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通过观察微小的细节,可以推测出整体的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成语结构
- 成语“视微知著”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动词。
例句
- 1. 他通过观察犯罪现场的细节,视微知著,成功找到了犯罪嫌疑人。2. 这个考试题目很难,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题目中的细节,你就能视微知著,找到正确答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视微知著”与观察细节推测整体的能力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侦探,通过观察案发现场的微小细节,推测出整个案件的真相。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犯罪侦破案例、推理小说等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观察微小的细节来推测整体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寻找蚂蚁的时候,发现了一条细微的行踪,视微知著,我找到了它们的窝。2. 初中生:通过观察作文的细节,视微知著,老师能够了解我们的写作水平。3. 高中生:在解析一首古诗时,老师通过观察诗中的细节,视微知著,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