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道无拾遗在词典中的解释
dàoshí

道无拾遗

拼音dào wú shí yí

含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典故出处

  •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近义词

  • 道不拾遗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成语举例:自是内部肃然不言,咸称其有神,道无拾遗。★《隋书·艺术传·韦鼎》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道,指道德、品德;无,表示没有;拾,拾取;遗,遗失。成语“道无拾遗”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他从不会拾取别人丢失的东西,也不会遗失自己的物品。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从不做不义之事。也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诚实守信,不会贪图他人的财物。

故事起源

  • 成语“道无拾遗”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故事中,齐国人公子无拾遗被授予任务,要去一个人家送东西。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人,那个人把一个包扔到了地上。公子无拾遗没有去拾起包裹,而是继续走自己的路。后来,他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包裹里面装的是金银财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不会贪图他人的财物。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

  • 1. 他的道德品质高尚,从不会拾取别人丢失的东西,真是个道无拾遗的人。2. 这个学生诚实守信,从不作弊,是一个道无拾遗的好榜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道无拾遗”的发音,将“道”读作“到”,然后将“无拾遗”想象成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了丢失的物品,但他没有去拾取,而是继续朝前走。这样的形象化记忆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道德、诚信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诚实守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是一个道无拾遗的好孩子,从不偷别人的东西。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树立道无拾遗的品质,不做任何不诚实的事情。3. 高中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我们要遵守考场纪律,做到道无拾遗,不作弊。

拆字解意

道无拾遗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