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阙
拼音bào cán shǒu què
含义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典故出处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近义词
抱残守缺
反义词
推陈出新
英文翻译
stick in the mu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成语举例: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竞相涌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抱残守阙,不注意品种质量,将会走投无路。★《人民日报》1981.4.2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抱,抱持;残,残缺不全;守,保护;阙,古代宫殿的大门。成语“抱残守阙”形容人们坚守原则,不顾一切地保护和维护残缺不全的事物或遗迹。它强调了人们对于珍贵文化遗产或重要事物的珍视和保护。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珍贵文化遗产或重要事物的保护和维护。也可用来形容人们坚守原则,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认为重要的事物。
故事起源
-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肆焚书坑儒,破坏文化。当时有一位叫做韩非的学者,他深受焚书坑儒之害,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学问,他将自己的书籍埋藏在自己的床下。后来,韩非被秦始皇任命为相国,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这个故事成为了“抱残守阙”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主语+抱残守阙
例句
- 1. 他是一个抱残守阙的人,不顾一切地保护着这座古老的建筑。2. 这位艺术家抱残守阙,坚持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艺术品。3. 在他们眼中,这个已经破旧不堪的小村庄是值得抱残守阙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抱残守阙”拆分成“抱残”和“守阙”两个部分记忆。抱残表示保护残缺不全的事物,守阙表示保护古代宫殿的大门。通过拆分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抱残守缺”、“抱残守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抱残守阙,保护我们学校的花园。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抱残守阙,保护好自己的学习成果。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抱残守阙,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抱残守阙,保护好我们的校园环境。5. 成年人:我们应该抱残守阙,保护好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