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坚不摧
拼音mí jiān bù cuī
含义指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出处郑藻如《序》:“陶斋之书之切直,洞中夫时局之隐微,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靡坚不摧。”
典故出处
郑藻如《序》:“陶斋之书之切直,洞中夫时局之隐微,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靡坚不摧。”
近义词
无坚不摧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成语举例:汪东《革命今势论》:“有一国焉,度其兵力之厚,靡坚不摧。”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力量大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靡,破碎;坚,坚固;不摧,不能被摧毁。表示坚固的事物无法被破坏或摧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信念、意志或力量。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当时,鲁国的昭公想要攻打晋国,但晋国的城墙非常坚固,鲁军无法攻破。于是,昭公请教谋士公孙衍,公孙衍告诉他:“只有用‘靡坚不摧’,才能攻破晋国。”昭公不明白,公孙衍解释说:“靡,意为破碎;坚,意为坚固;不摧,意为不能被摧毁。只有用破碎坚固的方法,才能攻破晋国。”于是,鲁军采取了公孙衍的策略,成功攻破了晋国。从此以后,“靡坚不摧”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坚固的事物无法被摧毁。
成语结构
- 靡坚不摧的结构为“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其中靡为形容词,坚为形容词,不摧为动词。
例句
- 1. 他的信念靡坚不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2. 这座城市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但它的文化底蕴靡坚不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靡坚不摧”拆分为“靡坚不摧”,并与具体的例句进行联想记忆。同时,可以通过多次重复、背诵和使用这个成语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坚不可摧”、“坚如磐石”等,以增加对于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古代战争策略,了解古代战争中攻城略地的方法和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蜘蛛侠一样,靡坚不摧地保护城市的安全。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要靡坚不摧地坚持学习,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靡坚不摧地追求我的梦想。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要靡坚不摧地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