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出一辙
拼音ruò chū yī zhé
含义辙:车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出处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典故出处
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近义词
如出一辙、若出一轨
英文翻译
run in the same groove <coincide with>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辙:车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成语举例: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中宗》:“天下乃钳口绝笔,以成乎同恶相扇之势,此唐、宋之所以亡,与汉末党锢之祸若出一辙也。”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和行动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若出一辙指的是两件事物或情况非常相似或几乎完全一样。这个成语源自于《晋书·刘毅传》中的一句话:“毅与玄感异时,而所著之文,若出一辙。”意思是刘毅和玄感不同时间创作的文章,却几乎完全一样。由此,若出一辙成为形容事物非常相似的成语。
使用场景
- 若出一辙常用于形容两件事物或情况非常相似,毫不差异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人的行为、两个事件的发展、两个物品的外观等等。此外,若出一辙也可以用来表示某种模仿或抄袭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若出一辙的故事起源于东晋时期。刘毅是晋朝的一位文学家,与他同时代的还有另一位文学家玄感。据《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和玄感在不同的时间创作了一篇文章,但两篇文章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没有丝毫差异。这个故事成为了若出一辙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若出一辙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若”、“出”、“一”、“辙”分别代表词语的不同含义。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们两个的外貌和举止若出一辙,简直像是一个人分身两个。2. 这两个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包装几乎一模一样,简直若出一辙。3. 我们的观点和意见竟然如此一致,简直若出一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若出一辙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一条道路的两端,他们的外貌和举止非常相似,几乎如出一辙。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若出一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例句和文章来加深对它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相似性相关的成语,例如“如出一辙”、“一模一样”等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两个的衣服颜色和款式一模一样,简直若出一辙。中学生:这两个电影的剧情和结局几乎一模一样,简直若出一辙。大学生:这两本书的内容和观点非常相似,几乎若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