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物外
拼音chāo rán wù wài
含义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典故出处
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近义词
超然象外、置身事外
反义词
投身其中、厕身其间
英文翻译
be above worldly consideration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成语举例: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超然物外,说风凉话了。(鲁迅《而已集 谈所谓大内档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置身事外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然,不能读作“yán”。
成语辨形:外,不能写作“处”。
成语辨析:超然物外和“置身事外”;都有“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的意思。但超然物外的语义重;是超出于尘世之外的意思;常指一种自命清高;实际上是逃避现实的处世态度;“置身事外”不含此意。
详细解释
- 超然物外形容人心胸开阔,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能够超越尘世的烦恼和纷扰。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超脱和超越的境界,是一种超越尘世的高度境界。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受外界干扰,保持超脱的心态。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中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记载,其中“草”意为草木茂盛,指小人的品德像草一样低下。而“风”则代表君子的高尚品德,高于草木。后来,人们将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超脱于尘世,就演变成了成语“超然物外”。
成语结构
- 超然物外由四个字组成,属于形容词性成语。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能保持超然物外的态度,从不受外界的影响。2. 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超然物外,保持冷静思考。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超越尘世的物体在外面",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超凡脱俗”、“超然独立”等,加深对超脱尘世境界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超然物外,不要被小伙伴的话影响自己的判断。2. 初中生:考试压力很大,但我要超然物外,保持冷静,不被紧张情绪影响。3. 高中生:面对父母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我希望能够超然物外,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希望能够超然物外,不受琐事的干扰,专注于学业和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