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嘴掠舌
拼音xū zuǐ lüè shé
含义比喻花言巧语。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典故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近义词
花言巧语
英文翻译
make a sophisticated speech <mouth fair/fine word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花言巧语。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花言巧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虚嘴掠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虚浮、空洞、没有实质内容的情况。虚指没有实际根据,嘴指说话的动作,掠指流利而快速,舌指舌头的动作。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口才流利,善于空洞辞令的形象。
使用场景
- 虚嘴掠舌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口若悬河,言辞华丽却没有实质内容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会说大话、夸夸其谈的人,或者形容某场辩论或演讲中的虚假、夸张言辞。
故事起源
- 虚嘴掠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叫杜牧的官员,他以辩才出众而闻名。有一次,他参加了一场辩论,他的对手用了很多华丽却没有实际内容的辞令,而杜牧则以实际的观点和论据进行回应。最终,杜牧以其扎实的知识和真实的言辞战胜了对手,成为了辩论的胜利者。从此以后,人们用虚嘴掠舌来形容那些只会说空话的人。
成语结构
- 虚嘴掠舌由三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虚”、“嘴”和“掠舌”。
例句
- 1. 他虚嘴掠舌地夸夸其谈,但实际上并没有做过任何实际的工作。2. 这位政治家以虚嘴掠舌著称,但他的政策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张开嘴巴,舌头快速地扫过嘴唇,但嘴巴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辩论文化,以及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虚与委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虚嘴掠舌地夸大了自己的成绩,但实际上并不是很好。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总是虚嘴掠舌,说了很多大话,但却没有实际行动。3. 高中生:这个演讲者以虚嘴掠舌著称,但他的演讲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