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扫地
拼音sī wén sǎo dì
含义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出处《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典故出处
《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近义词
名誉扫地、声名狼藉
反义词
显亲扬名
英文翻译
the intellectuals are not respected or do something shameful <cultural tradition toppled ov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举例:完全应当罢课抗议!真是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三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扫,不能读作“shǎo”。
成语谜面:秀才拿笤帚
歇后语:孔夫子拿笤帚
详细解释
- 斯文扫地意味着一个人的文雅和谦和的举止,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不粗俗或无礼。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风度和举止,可以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职场、社交场合、学校等。例如,在面试或商务会议中,如果一个人表现得非常有礼貌和谦和,可以说他斯文扫地。
故事起源
- 斯文扫地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宫廷。相传,汉朝时期,有一位宫廷仆人叫斯文,他非常有教养,举止文雅,深受皇帝的赏识。有一天,皇帝赐给斯文一个任务,让他打扫宫廷的地面。斯文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任务,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皇帝看到斯文的表现后,赞叹不已,称赞他的举止文雅如斯,就像他扫地一样。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斯文扫地”来形容一个人的文雅和谦和的举止。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斯文和扫地。斯文表示文雅和谦和,扫地表示打扫地面,比喻一个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
例句
- 1. 他是一个斯文扫地的绅士,无论在哪个场合都表现得十分有礼貌。2. 她的举止文雅得体,真是斯文扫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非常有教养的人在扫地,他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就像他扫地一样整洁。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文化和礼仪,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学习中国古代的礼仪、宫廷文化以及现代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斯文扫地的同学,经常帮助别人,从不说脏话。2. 初中生:她的举止非常斯文扫地,每次上课都认真听讲,从不打扰别人。3. 高中生:他是一个斯文扫地的学生领袖,总能以身作则,给大家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