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含垢忍耻在词典中的解释
hángòurěnchǐ

含垢忍耻

拼音hán gòu rěn chǐ

含义指忍受耻辱。

出处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典故出处

  • 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近义词

  • 含垢忍辱、含垢忍污、含垢包羞

英文翻译

  • eat humble pie <eat crow>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忍受耻辱。
    成语举例:而那般含垢忍耻积来世福或者梦想死后天堂的‘芸芸众生’却早已被人忘记,连埋骨之所也无人知道了。★巴金《梦与醉·生》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含垢忍耻强调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或他人的攻击时,不计较个人的尊严和利益,而是以高尚的品德和胸怀来容忍、宽恕他人的过错。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胸怀宽广的品格。

使用场景

  • 含垢忍耻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遭受不公正待遇或受到他人的攻击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宽容,不计较个人的尊严和利益。这个成语常常用于道德教育和品德修养的场景中。

故事起源

  • 含垢忍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大宗师因为自己的尊贵身份而不肯下棋,直到一个普通人用含垢忍耻的态度向他求教,大宗师才肯下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含垢忍耻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不应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傲慢自大。

成语结构

  • 含垢忍耻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含”、“垢”、“忍”和“耻”组成。

例句

  • 1. 他虽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仍然含垢忍耻,没有和对方计较。2. 在他面对挫折时,他能够含垢忍耻,保持乐观的心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脸上带着一些垢,但他却能够忍耻含垢,不计较个人的面子和利益。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修养和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宽以待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向老师学习,含垢忍耻地接受批评。2. 初中生:即使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我也会含垢忍耻地保持冷静。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含垢忍耻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

拆字解意

含垢忍耻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