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兵折将
拼音sǔn bīng zhé jiàng
含义损: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指打了败仗。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俺如今领兵与他交战,丞相也枉则损兵折将。”
典故出处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俺如今领兵与他交战,丞相也枉则损兵折将。”
近义词
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军折将
反义词
大获全胜
英文翻译
suffer heavy casualties in battle <lose the army and its genera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损: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指打了败仗。
成语举例: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损兵折将,连自成自己也带了箭伤。”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指打了败仗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损兵折将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在战争或作战中因为错误的决策、疏忽大意等导致自己的军队遭受重大伤亡,甚至节节败退的情况。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指责那些管理不善、决策错误、不负责任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军事、管理、政治等领域,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犯下严重错误,导致自己的团队或组织遭受严重损失。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相传,战国时期的秦国将领白起在攻打韩国时,因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和疏忽大意,导致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最终节节败退。后来,人们用“损兵折将”来形容类似的情况。
成语结构
- 损兵折将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损”表示损失, “兵”表示军队, “折将”表示节节败退。
例句
- 1. 由于领导层的错误决策,公司陷入了损兵折将的困境。2. 这位将军因为疏忽大意,导致自己的军队陷入了损兵折将的局面。
记忆技巧
- 你可以将“损兵折将”这个成语与战争或作战中的错误决策、疏忽大意等情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形象。例如,你可以想象一个将军在战场上犯下错误,导致自己的军队遭受重大伤亡,最终节节败退的情景。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你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或军事战争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秦国将领白起的故事,了解他在战争中的成就和错误决策。你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战争、军事相关的成语,扩展你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由于玩游戏时没有好好集中注意力,我在游戏中损兵折将,最后输掉了比赛。2. 初中生:做作业时,我没有认真复习,结果在考试中损兵折将,成绩变得很差。3. 高中生:领导层的错误决策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损兵折将,最终面临倒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