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口如悬河在词典中的解释
kǒuxuán

口如悬河

拼音kǒu rú xuán hé

含义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出处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典故出处

  • 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近义词

  • 口若悬河、口似悬河

反义词

  • 噤若寒蝉

英文翻译

  • have the gift of the gab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成语举例:陈宫保倒着实和秋谷谈了一回,见秋谷口如悬河的滔滔不绝,不由得心中暗暗称奇。★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六八回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口才很好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晋朝读书人郭象,他善于思考问题,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谈话上,他经过潜心研究老子、庄子的学说,不愿意做官。他谈起话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人们对天很敬佩,评论他的谈话好像“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详细解释

  • 比喻言辞华丽,说话非常有吸引力,能够连续不断地说出许多有趣或有价值的事情。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演讲、辩论或讲故事时口齿伶俐,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故事起源

  • 《晋书·王浑传》记载,晋代官员王浑在临终前,对家人说:“我生平好说话,口如悬河。”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用,形成了成语“口如悬河”。

成语结构

  • 口如悬河的结构是“口如”+名词+“河”,其中“口如”表示“说话像”,“河”表示“江河”。

例句

  • 1. 在演讲比赛中,他的口才真是口如悬河,让人佩服。2. 她的口才好得让人目瞪口呆,简直是口如悬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口如悬河的形象与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河相结合,想象一个人的口才就像河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淌,不停地讲述着各种有趣的故事。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口才相关的成语,如“出口成章”、“能言善辩”等,进一步提升口才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口才真好,每次班会上都能口如悬河地讲述自己的经历。2. 初中生:老师上课时的口才真是了得,简直是口如悬河,我们都被他的故事吸引住了。3. 高中生:他在辩论赛上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口才像口如悬河一样流利,让对手无从反驳。

拆字解意

口如悬河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