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鼐调和
拼音dǐng nai diào hé
含义比喻处理国政。
出处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典故出处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国政。
成语举例:鼎鼐调和理庶民,安邦定国立功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鼎鼐调和形容各方面的力量、意见或利益能够互相融合、协调一致。它强调了不同的因素能够在和谐中相互配合,达到统一的目标。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能力协调不同的意见和利益,使得各方面的关系保持稳定和谐。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团队合作、社会关系或家庭关系中的和谐与统一。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领导者能够调动团队中不同成员的力量,使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家庭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故事起源
- 据传说,鼎鼐是古代的一种三足大锅,用来烹饪食物。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出自《易经·系辞上》:“鼎有耳,聪明。鼎耳似人,人又似鼎耳。人耳鼎鼐,以调和天下。”意思是说鼎具有聪明的特性,而人的耳朵则可以像鼎一样调和各方面的利益,使得天下能够和谐统一。
成语结构
- 鼎鼐调和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鼎鼐”、“调和”。其中,“鼎鼐”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烹饪用具,比喻聪明智慧;“调和”表示协调、融合的意思。
例句
- 1. 他是一个善于鼎鼐调和的领导者,能够有效地协调团队中不同成员的意见。2. 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非常和睦,他们能够鼎鼐调和,共同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进行联想记忆。例如,“鼎鼐”可以联想为“鼎内”,表示在鼎锅里面,有不同的东西能够和谐地烹饪在一起;“调和”可以联想为“调音”,表示不同的音调能够协调地合成一段美妙的音乐。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和谐、协调的成语,如“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来扩展对于和谐统一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鼎鼐调和,一起合作完成了班级的集体活动。2. 初中生:家庭是一个鼎鼐调和的地方,家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和支持。3. 高中生:一个好的团队需要领导者能够鼎鼐调和,以实现团队的目标。